近日,沙石生產線來到北京通州區賈后疃村,發現這里看似普通的農田暗含玄機:日光溫室、無土栽培、黃瓜自動采摘機器人、蔬菜自動嫁接機,這一切就像一座農業技術展覽館。村民老劉感慨地說:“跟著張教授干,我們見識了什么叫現代農業科技。”張教授名叫張天柱,是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北京國際都市農業科技園創辦人之一。短短4年,這個農業科技園已集聚了上百項農業新技術,成為農業先進理念、模式和技術的展示和輸出平臺。
“頂天立地”是中國農大的一貫方針。“頂天”就是在基礎研究方面不斷有好的、新的發現,砂石生產線在國際上建立有影響的基礎研究領地;“立地”就是立足中國農業現狀,把科研成果向農民推廣,轉化成現實生產力。張天柱把自己的職責定位在“立地”上。“拿水培技術來說,原理很簡單,把搭建作物容器的技術和水肥配方一組合,就實現了。可是,如果搞設施的和搞肥料的各干各的,農民都無法掌握,熱情也就不高。”張天柱意識到,要想真正服務農村,不僅要實現從知識到技術的跨越,還要把整個農業生產過程涉及的各項技術集成打包,提供系統解決方案。2008年,帶著為學校探索產學研合作新模式的任務,張天柱與通州區政府合作,創建國際砂石生產線都市農業科技園。要做技術集成,一個人的力量顯然不夠。張天柱發動學校其他教授,通過免費提供實驗場所,吸引他們來園區搞科研,共同集成科技成果。如今,果樹、園藝、農業機械設施、土壤肥料等學科都能在這里覓得蹤影,不少學生在此實習,園區幾乎成了微縮版的“小農大”。 園區內展示的一項“潮汐式灌溉”技術,是從國外引進的,只不過價格不菲的鋁合金和塑料模具被替換成了常見的塑料薄膜和小木條,成本一下降到原來的1/10,使這項技術成為農民一看就會的方法,可以廣泛應用于盆栽蔬菜和花卉的灌溉。張天柱把園區比喻成“農業技術超市”,客戶可以任意挑選所需的農業技術,“不僅是作物品種、種植技術,連溫室、灌溉設備等也可以一起輸出”。“現在,土地流轉越來越多,迫切需要農業向現代化、集約型的生產方式轉變,但是具體怎么做,許多地方還沒有概念。”張天柱說,農業科技園的意義不僅是改變當地村民的生產方式,而且砂石生產線是為全國的農業園區、農業龍頭企業提供示范和解決方案。 前不久,山西省忻州市保德縣縣長郭新生帶著28人的龐大陣容找到張天柱,簽署技術引進、科技推廣等多項合作協議。類似的考察團前后已來了200多個。砂石生產線通過向國內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業園區出售“技術包”,去年園區上繳利稅140萬元。更不簡單的是,張天柱建園區沒要國家和學校一分錢。他通過“以租代建”,在當地政府和村民的支持下,獲得1000畝用地,建成溫室、冷棚面積13.2萬平方米;通過“以智引資”,吸引企業入園,砂石生產線吸收社會資本近5000萬元。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說:“和許多農業示范園區不同,都市農業科技園不是光靠政府‘輸血’的‘櫥窗’,砂石生產線還具備了自我‘造血’的功能,說明這個模式符合中國國情,符合中國農民的需要。這些經驗,為我校協同創新、服務‘三農’、支持新農村建設探索出了一個新的模式。
|
鞏義市站街華中機械設備廠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西開發區 電話:0371-0371-85613760 傳真:0371-85613760 手機:13607677352
E-mail:hnzjhz@163.com 郵編:451200 網址:http://www.0516lxw.com 推薦產品:砂石生產線 制砂機
豫ICP備13015866號 技術支持:商易網絡